最新公告:湖南工商大学全日制自考本科,助你高中起点三年拿本科!【高考失利者首选】!!
> 湖南工商大学自考网 当前位置:湖南工商大学自考成考网 > 资料下载 > 成考资料 >

成人高考教育学知识点(二)

来源:http://www.hnsxyzk.org  更新时间:2014-01-18 14:12  点击:()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六章 课程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是加强分科课程
错误或不准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是加强综合化可能,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综合化,以克服分科的缺陷。
在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中,高中阶段应以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为主。
错误,高中阶段应以分科课程为主,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同时要设置丰富的选修课供不同的学生选修。初中阶段设置的课程才是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教材就是教科书
不全面或错误。教科书只是教材的表现形式之一,教材还可以包括音像教材、教学软件等。
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管理方面的改革目标是进一步加强国家对课程的统一管理
错误或片面。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方面的改革目标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简述国外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1)在指导思想上,各种课程理论相互渗透和融合;(2)在课程内容上,重视教材的现代化和理论化;(3)在学科类型上,趋于综合化和一体化;(4)在课程结构上,普通课程和职业课程相结合;(5)加大课程难度,进行“尖子生”的筛选和培养。
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血症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拨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第七章 教学理论与实践
循序渐进教学原则中“序”是指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顺序。
错误,此说法不全面。“序”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科的逻辑系统;二是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顺序。
知识多了,智力自然就提高了
错误。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必须具备如下条件:第一,从传授知识的内容看,传授学生的知识应是规律性的只是。只有掌握了规律性的知识,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实现知识的“迁移”,才能由已知推至未知,才具有真正的思维能力。而且也只是规律性的知识,才需要理性思维的形式。第二,从传授知识的量来看,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所学知识的量要适当,不能过多。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通过思考,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第三,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自始自终都应唤起学生积极的思维,启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始终使学生处在一种对知识的追求状态。
教学过程有哪些特点?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2)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3)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
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教学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法有哪些?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有演示法和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有联系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和实践活动法:(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有欣赏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
班级授课制有哪些优缺点?
优点(1)它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2)它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它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4)它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缺点:(1)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2)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3)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的是统一;(4)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上好课的基本要求有什么?
从教师教的方面看(1)教学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3)结构合理;(4)方法恰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教态从容自如。
从学生学的方面看(1)学生注意力集中;(2)思维活跃;(3)积极参与;(4)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1)教学媒体日益自动化、微型化;(2)新的教学媒体不断涌现;(3)教学手段运用的多媒体、综合化和网络化;(4)现代化教学的服务目标多样化。
简述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
(1)教材建设的突破;(2)教学组织形式的突破;(3)师生关系的突破;(4)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5)扩大了教学规模。
论述最基本的教学方法——讲授法
(1)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它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和学校讲演法。(2)讲授法的优点是: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利于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3)运用教授法的基本要求:A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板书)要清晰、准确、精炼;B 讲授要有系统性,条理清楚,讲清难点,突出重点;C语言要生动、形象并富有感染力;D语音的高低、强弱,语流的速度要适宜。
试述教师主导作用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1)在教学中,教与学是辨证统一的。(2)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3)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4)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只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只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试述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规律
(1)含义:该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整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奠定基础。(2)这一原则的实质是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把教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的思想性与科学性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一般地说,科学性是思想性的基础,思想性是科学性的灵魂和内在属性。(3)贯彻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A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B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C 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D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试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1)含义: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2)这一原则是在总结中外教育遗产的基础上,根据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而提出的,它的提出也是由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3)贯彻此原则的要求:A 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B 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C 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试述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1)含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同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2)启发性教学原则即是教与学相统一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同时又是由我国教育目的所决定的。(3)贯彻此原则的要求:A 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B 教师讲授应“少而精”,起到“点”和“拔”的作用;C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试述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
(1)含义: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2)循序渐进原则是中外教育遗产的总结,它是由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和教材本身的逻辑体系决定的,同时,他也是实现教学任务的需要。(3)贯彻此原则的要求:A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B 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试论教学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含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且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这一原则是在吸收中外教育遗产的基础上,根据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而提出来的。它既是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在教学中的反映,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所要求的。(3)贯彻此原则的要求:A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B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C 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
试论教学的巩固性原则
(1)含义: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2)巩固性原则是由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和科学知识的特点所决定的;(3)贯彻此原则的要求:A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加强知识的巩固工作;B组织好学生的复习工作;C 教会学生识记的方法
试论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
(1)含义: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教学。(2)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对我国教育经验的总结。它既是由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也受我国教育目的的制约。(3)贯彻此原则的要求:A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统一的要求;B 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C 正视个别差异,注意培养学生的特长。
当代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是:在注重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能力和态度的培养。该趋势反映了教学过程的哪两条规律?试结合教学实际对其中一条规律加以阐述。
符合以下两条规律:
(1)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2)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如果选择(1),答案要点是:A教学过程是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内在必然的联系。知识是发展智力的条件和基础,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和结果。B 知识不能等同于智力,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的高低。
C 知识转化为智力是有条件的。智力要在活动中才能发展智力的目标,并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实现
如果选择(2),答案要点是:
A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一条客观规律。教学过程应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二者有机统一起来。
B 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品德(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提高是相互作用的。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他们的思想品德状况(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灯)对学生起着决定作用。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提高又有赖于他们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教学实践中,曾出现过学生走出校门,学工、学农、学军等做法,认为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借助于他们自身的社会实践。试从某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出发,对这一做法进行评价。
(1)这一做法违背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教学过程规律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具有特殊性。因为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接受间接经验来实现的。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捷径。
(3)强调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绝不是说学生不需要直接经验,直接经验不仅是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途径之一,而且在学生获取间接经验中具有重大作用,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认识基础。
(4)在教学过程中,既不应只强调直接经验而忽略间接经验来掌握,也不应只强调间接经验而忽略直接经验的掌握,应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
(5)学工、学农、学车有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但不能搞形式主义,选择实践活动应从教学目标需要出发。

论述接受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在教育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组织形式等方面的特点
(1)在教育目的上,接受学习是培养懂知识会操作的一般应用型人才,而研究性学习是造就学识广博、应变性强的创新型人才。
(2)在学习内容上,接受学习局限于国家规定好的、固定的教科书的内容,研究性学习则突破预先预定的知识体系,增添了大量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新学科、新成果等新的学习内容。
(3)在学习方式上,接受学习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是一种灌输一记忆式的机械性学习,而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动态生成、发展过程,因而呈现出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相互推进的鲜明特色。这种学习既能拓展学生知识的范围,又能使学生能力得到发展。
(4)在学习组织形式上,接受学习主要采取班级授课制,研究性学习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等多种组织形式。它既体现了学习自主性与独立性的特点,也体现出综合性、合作性、开放性与多元性的特点。

第八章 德育理论与实践
德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活动
错误,德育是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所谓品德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来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那些经常而稳固的倾向和特征。因此,品德包含的范围较广,而道德只是其中一部分,故不能以偏盖全。

德育过程就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
错误,德育过程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其主要不同在于三点:其一,范畴不同。德育过程属于教育活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属于素质发展范畴。其二,影响因素不同。其三,结果不同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方向性原则
错误,体现的是因材施教的原则

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矛盾
错误,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简述德育的重要意义
(1)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2)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条件;(3)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

中小学德育的具体任务有哪些?
(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制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具体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2)理想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自觉纪律规律;(6)民主与法制教育;(7)科学世界观与人生观教育;(8)道德教育;(9)生态教育


简述德育过程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区别
(1)范畴不同。德育工作属于教育活动范畴,思想品德形成过程属于人的素质发展过程。(2)影响因素不同。在不同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3)结果不同。德育过程的结果与社会要求相一致,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可能与社会要求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我国普通学校应贯彻的德育原则有哪些?
(1)现实性与方向性相结合的原则;(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3)知行统一的原则;(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5)正面教育与记录约束相结合原则;(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1)校内正式途径,涉及教学,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及课外活动,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班主任工作灯。
(2)校内非正式途径,涉及学生友谊团体、校园文化氛围等。(3)校外正式途径,涉及校外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文化教育机构、家庭教育等。(4)校外非正式途径,涉及邻里,非正式社会、文化团体等

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
(1)说理教育;(2)榜样示范;(3)实际锻炼;(4)陶冶情操;(5)指导自我教育;(6)品德评价。

德育工作的新形式有哪些?
(1)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教育;(2)创办业务党校;(3)通过网络进行德育;(4)建立德育基地。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试论述德育过程这一基本规律
1.(1)“知”即品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2)“情”即品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作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对品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3)“意”即品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或者说是指人们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作用,来解决矛盾与支配行为和力量)。品德意志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4)“行”即品德行为,它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是品德的外在表现和客观标志。(5)在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知、情、意、行几个因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6)学生品德的知、情、意、行几个方面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又具有不平衡性,因此,品德教育可以视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具有多种开端,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

联系实际,论述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
(1)这一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指德育必须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隐私,并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促使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发展。(2)这一原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德育中的反映,两种因素是矛盾统一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贯彻这一原则的具体要求是:A 要一分为二地看学生;B 要善于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C 要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德育过程是一个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试论述这一基本规律
(1)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源泉。学生的思想是在活动和交往之中形成,并通过活动和交往表现出来的。(2)教育性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但并不是任何活动和交往都能形成我们所需要的品德,只有根据德育目标和思想道德形成规律,精心组织、设计、实施的活动,才能保证受教育者的品德健康发展。(3)品德的形成是学生接受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来自多方面的、广泛的教育影响,既有校内的、正式的影响,又有校外的、非正式的影响;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4)学校德育应在多方面教育影响中发挥主导作用,将多方面教育影响统一到教育目的上来,从而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合力,促使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联系实际,论述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1)这一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又通过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2)这一原则是对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成功教育经验总结,符合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和要求。学生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3)贯彻这一原则的具体要求是;A教育者要尊重、热爱学生;B 按照教育目的、德育目标的要求,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和教育。

联系实际,论述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1)这一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坚定不渝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的自觉行为。(2)这一原则是教育者对待受教育者的基本情感和态度。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是辨证统一的,尊重信任是严格要求的前提条件,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3)贯彻这一原则的具体要求是A 教育者要尊重、热爱学生;B 按照教育目的、德育目标的要求,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和教育。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试论述德育过程这一基本规律
(1)任何外界的教育影响,都必须通过学生思想状态的变化,经过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才能发生作用,才能促使学生品德的真正形成。(2)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3)教育者不能回避或代替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而应当自觉利用矛盾运动的规律,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4)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也是他们思想内部斗争的发展过程。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试论述德育过程这一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它符合人类认识的规律;其次,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需要通过长期的积累才能实现;最后,意识形态领域里,正确与错误思想的斗争是长期存在的,这必然会反映到学生思想上来。(2)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世界观尚未形成,思想很不稳定,在品德发展中容易出现高时低,甚至倒退反复的现象。(3)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绝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螺旋式的不断深化,带有逐步提高的性质。(4)德育过程的长期、反复、渐进性特点,要求教育者必须长期一贯、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

联系实际,论述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1)这一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理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2)这一原则是根据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提出的,符合德育过程的本质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是相辅相成的。(3)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A 坚持正面教育原则。以科学的理论,客观的事实,先进的榜样和表扬、鼓励为主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B 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启发自觉。做到事要实,理要真,情理交融。C 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督促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

第九章 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问卷法
错误,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这是因为班主任可以经常深入到学生学习、劳动、课余和课外生活中去观察和了解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获取真实资料。问卷法只是辅助手段。

集体舆论是班主任倡导的言论
错误,集体舆论是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是集体生活和集体成员意愿的反映,而不是班主任所倡导的言论。

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3)指导学生课余生活,关系学生身体健康;(4)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5)指导本班班委会、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6)做好家长工作,争取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7)评定学生操行。

班主任工作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4)同家庭和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5)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有哪些主要方法?
(1)观察法,这是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2)问卷法,可分封闭性问卷和开放性问卷两种:(3)谈话法;(4)实验法;(5)调查法;(6)访问法;(7)测量法;(8)考核法;(9)书面材料分析法。

班主任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1)正确对待后进生,关系热爱后进生;(2)弄清情况,分析原因,了解症结,对症下药;(3)培养学习兴趣;(4)抓反复,反复抓。

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第十章 课外校外教育

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没有共同之处
错误,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有共同之处。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课外校外教育有什么重要意义?
(1)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新知识;(2)课外校外教育是对青少年实施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3)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各种能力;(4)课外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社会实践活动;(2)学科活动;(3)科技活动;(4)文学艺术活动;(5)文娱体育活动;(6)社会公益活动;(7)课外阅读活动

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要求是什么?
(1)要有明确的目的;(2)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样化,要富于吸引力;(3)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与教师的指导结合。

学校奥与社会教育机构联系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1)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2)学校与校外教育机构建立经常性的联系;(3)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

湖南工商大学自考报名方式:
1. 直接来我校咨询、报名。报名时带好身份证及正反面复印件2张、蓝底2寸相片4张。(专升本在校生由学校开具证明, 毕业生应交毕业证复印件)业余自考学生准备好个人资料和第一年学费,直接过来学校报名。
2.咨询电话: 0731-88860268 15367809811 (曹老师)


3.您可以点击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直接点击>>

tag标签: 教育学知识点第六课程成人高考 (责任编辑:湖南工商大学自考办)
上一篇:成人高考教育学知识点(一) 下一篇:国际贸易实务-湖南成考函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卷
加入收藏|↑返回顶部
相关推荐